尊龙手机版

临汾市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:蒲州梆子

作者:admin 发布时间:2024-06-05

  蒲州梆子,当地人统称“乱弹”,因兴起于山西晋南古蒲州(今永济)一带而得名。形成于明代中晚期。

  蒲州梆子以枣木梆子击节,故称“梆子腔”“南路梆子”,民国初年称“蒲州梆子”,20世纪30年代始称蒲剧。是山西四大梆子戏中最古老的剧种。主要流行于山西南部地区和陕西、河南、甘肃、青海、宁夏、内蒙古的部分地区。

  蒲州梆子在发展过程中,曾出现过南路和西路两个不同的艺术流派。一派是以蒲州为中心的南路戏;一派是以平阳为中心的西路戏。南路戏重传奇性的故事,多演以爱情为主的典雅剧目。西路戏则以演传统的上、中、下二十四为主,重做功唱腔,多火爆激昂之情。人称“南路文雅,西路火爆”。

  蒲州梆子唱腔高昂,朴实奔放,常表现于慷慨激情、悲壮凄楚的英雄史剧,又善于刻画抒情剧的人物性格和情绪。

  蒲州梆子剧目众多。据新中国成立初期统计,有传统剧目700多个,加上随后30年间整理改编、创作、移植的历史故事剧和现代戏,共约1400多个。

  蒲州梆子唱腔以梆子腔为主,另有昆曲、吹腔及民歌小调等。梆子腔属板腔体,有慢板、二性、紧二性、撩板、流水、间板、滚白七大板式。

  蒲州梆子的演奏曲牌有唢呐曲牌和丝弦曲牌两种,计300多支。蒲州梆子有须生、老生、小生、正旦(青衣)、小旦、老旦、大花脸(大净)、二花脸(净)、三花脸(丑)等脚色行当。

  蒲州梆子特技有翅子功、髯口功、翎子功、梢子功、鞭子功、椅子功、扇子功及跷功等。

  近百年来,蒲州梆子涌现出几代著名演员。前有杨老六、孙广盛、王存才、景留根等;继有王秀兰、阎逢春、张庆奎、杨虎山、筱月来五大名演员;新时期有任跟心、郭泽民、崔彩彩等“梅花奖”获得者。(市非遗中心供稿)

收缩